圖為兵團第一師十四團睡胡楊谷的胡楊。 楊東 攝圖為兵團第一師十四團睡胡楊谷的胡楊。 楊東 攝圖為兵團第一師十四團睡胡楊谷的胡楊。 楊東 攝
  中新網新疆阿拉爾3月11日電(楊東 任新農) “這是塔河流域目前保存面積最大、最完整、形態最奇特的‘原始’胡楊林。”獲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十四團發現了六萬畝連片睡胡楊,記者前往探訪。途中,西域文化研究院院長廖肇羽介紹說。
  下了217國道,但見荒漠如海,天似穹廬,遼遠深邃,雄渾蒼涼;沙丘如潮如象,奔騰翻捲。路像從遠古飄來,左突右沖,七拐八彎,時隱時現,若有若無……陽春三月,與路相伴的濕地和湖泊冰雪消融,沙鷗和天鵝自由游弋、瀟灑翱翔。
  行駛大約8公里,豁然開朗……目光掠過齊人的蘆葦盪,夕陽下,莽莽蒼蒼,像萬眾齊跳霹靂舞,似萬馬馳騁,又像火焰奔突狂飆。
  走近,樹,一個個都赤身裸體,奶灰色的一片,與天空構成凝重的和諧。直立、斜刺、橫卧,各具形態,爭奇鬥異。狀如雄鷹展翅,像張牙舞爪的白骨魔女,又似一堆骷髏,又象虎狼在咆哮;有的似披堅執銳的武士,威武不屈,雖死倚劍而立;又似白衣少女掩面垂首如泣如訴;有的像飛天飄然起舞,婀娜多姿;有的狀如老嫗盤腿席地絮叨身世;有的如利劍直刺天空,大有與天空俱殘同碎的氣概……歲月把它們定格成永恆,凝固成冷峻的沉默。
  偶有風掠過,砂礫相撞,枝椏震顫,如嬰兒啼哭,如少婦哀怨,如鬼哭狼嚎,如簫笛淺吟……
  太陽即將下沉,逆光進入鏡框的胡楊有的像屈子在引頸翹首怒問天空;有的像天狗張著大口吞噬夕陽;相距不遠的兩株,枝椏掙扎著,像一對被迫分開的情侶,那種執著、忠貞和無奈……也是相距不遠的兩株,巍然矗立,“相看兩不厭”,真情守望著共同的夢……還是兩株,一株赤裸,一株皮厚如龜甲,斜伸的軀體,疊壓膠著,演繹攝魂的生死戀……
  資料顯示,胡楊是第三紀殘遺的古老樹種,能夠在沙漠中生存並天然成林,距今已有6500萬年以上的歷史;世界範圍內,胡楊主要生長在中國新疆的塔河流域,綠色長廊兩千多公里,雄偉壯闊。沿線縣市開闢“胡楊公園”,旅游業如火如荼。
  “專家稱此地為‘塔里木原生胡楊標本庫’,攝影家稱此地為攝影的天堂,雕塑家稱這裡‘天然的雕像群’,油畫家說‘活脫脫質感強烈的油畫’;詩人說‘到這裡感受生命和力量的震撼’……“蔣欣如是說。
  蔣欣是共青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委員會副書記,派任第一師阿拉爾市十四團黨委書記、政委。在該團工作兩年多,接待海內外人士觀光考察無以計數。“活著的胡楊夏綠秋黃,固然旖旎;死去的胡楊更加壯美,以獨有的形態,給人思想的啟迪。只有軀幹、沒有樹皮和枝葉——雖睡猶醒,雖死猶生,故得名‘睡胡楊谷’”。
  睡胡楊谷坐落在橫穿塔克拉瑪乾沙漠的和田河和克裡雅河古道交接處,克裡雅河斷流、和田河改道,胡楊集體逐年乾枯。尼雅古城、圓沙故城和昆崗先民家園以及下游樓蘭古城消失,史學家一致認為水消失是主因,這片胡楊林成為無言的佐證。
  阿拉爾市旅游局局長霍玉東介紹,半個世紀前,一師阿拉爾市大舉開發塔里木,到這裡嘎然而止,嚴加保護,完整地保留至今,成了當今生態文明建設的教科書和警示。樹木構成獨特:密度大,一棵挨一棵;大小層疊,有古老的參天大樹,也有次生小樹,間雜其他類型的樹,別於塔里木河流域其他地區的胡楊林,具有更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十四團所在地曾是絲路驛站。相傳,公元前60年前後,鄭吉將軍被派遣在渠犁(今為庫爾勒一帶)屯田,領護當時“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號稱“西域都護”。
  鄭吉率部從今輪台出發巡查。過沙雁州(沙雅)進入昆崗(阿拉爾)地界,看到茂盛高大的胡楊林一望無際,很是好奇。嚮導告訴他,當地人叫胡桐樹(胡楊),因其耐寒、耐熱、耐鹼、耐澇、耐旱,又被稱為“英雄樹”。
  鄭吉哈哈大笑,脫口道:“英雄胡桐樹,從此歸漢家。”
  鄭吉是首任“西域都護”,史學家普遍認為從鄭吉開始,歷史上才真正實現了中原王朝對西域實際管控的抱負。當地人為了紀念鄭吉,叫這片樹林“劉家胡桐”。
  這裡北距塔里木河20公里,西距阿拉爾市區50公里、東距龜茲古鎮庫車130多公里,阿拉爾市將此處列為“塔河十景”之一,依托國道217開發,圍繞“自然風光線”,“人文歷史線”,打造集“吃”“喝”“娛”“樂”“購”“住”“修”“配”為一體的“睡胡楊谷”景區。記者看到,在十四團團部通往“睡胡楊谷”和國道217的十字路口一側,機械穿梭般施工——沉睡的荒漠正在蘇醒,全新的勝景凝聚久遠歷史之魂正在崛起。  (原標題:新疆阿拉爾現大面積連片“睡胡楊“(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41kerm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